时间: 2025-04-30 20: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6:29
“使酒骂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宴会上借着酒劲对在座的宾客进行辱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酒后失去理智,行为放肆,言语粗鲁。
在文学作品中,“使酒骂座”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缺陷或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失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在社交场合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酒精对行为的影响。
同义词:酒后失态、酒后胡言、酒后乱性 反义词:酒后清醒、酒后自持、酒后自律
“使酒骂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酒后行为的一种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口语中仍然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饮酒往往与社交和礼仪联系在一起。因此,“使酒骂座”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酒后行为的一种负面评价,强调了饮酒应有度,不应失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了不礼貌和失控的行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些尴尬或不愉快的社交场合。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宴会上有人使酒骂座,结果导致气氛紧张,最终不欢而散。
在诗歌中,可以将“使酒骂座”融入描述一个失意诗人在酒后发泄情感的场景:
月下独酌,酒入愁肠,
使酒骂座,诗篇狂放。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混乱的宴会场景,人们面面相觑,尴尬无言。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嘈杂的辱骂声和酒杯碰撞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drunk and disorderly”(醉酒且行为不检),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使酒骂座”这个成语在描述酒后失态的行为时非常形象,它提醒我们在社交场合应保持适当的礼仪和自我控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缪醉,~,忤客。客怒,一座大哗。”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酒】
(会意。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乐记》-酒食者,所以令欢也。 、 《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 《汉书·食货志》-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 、 《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组词】
酒肆、 酒水、 酒生、 酒务
3.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
4.
【座】
(形声。从广(yǎn),坐声。“坐”的后起字。本义:座位)。
同本义。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引证】
唐·李商隐《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 、 明·魏禧《大铁椎传》-座上有健啖客。
【组词】
宝座、 上座、 落座、 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