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10
寸木难支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寸长的木头难以支撑”,比喻力量微小,难以承担重任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重大困难或挑战时,微小的力量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在文学作品中,寸木难支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巨大困境时的无助和绝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看好,认为其无法成功或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如工程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在资源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承担过重的任务。
同义词:杯水车薪、螳臂当车
反义词: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寸木难支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的物理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无力感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寸木难支**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量力而行”的重视。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不要盲目行动。
寸木难支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悲哀。它让人联想到在巨大压力下的孤独和无力,这种情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增强戏剧效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团队项目,由于资源和人手不足,我们感到寸木难支。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我如寸木难支,
渴望一丝光明,却只见黑暗蔓延。
寸木难支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根细小的木棍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背景是乌云密布的天空。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大提琴声,表达出沉重和无力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drop in the ocean" 或 "a David against Goliath",都表达了力量微小,难以对抗巨大困难的意思。
寸木难支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传达了无力感,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量力而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1.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