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7:34
词汇“儒”和“儒”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构成复合词“儒学”、“儒教”、“儒生”等,这些词汇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我将对“儒”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儒”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在现代汉语中,“儒”常用来指代儒家学派或其信徒。
“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儒”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掌握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
在传统文化中,“儒”代表了一种道德和知识的追求,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
“儒”字常常让人联想到传统、礼仪、智慧和道德修养,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历史时使用到“儒”这个词汇,比如在介绍古代教育体系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儒风拂古道,墨香染书窗。”
“儒”字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院、书卷、墨香,以及古琴的悠扬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儒”可能与哲学家、智者等概念相联系,但其具体内涵和历史背景是独特的。
“儒”这个词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关键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儒”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文化和社会。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庠】
(形声。从广(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殷、周时的学校。
【引证】
《说文》-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 《孟子·滕文公上》-殷曰序,周曰庠。 、 《尔雅·释官》-庠序,官也。 、 《礼记》。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