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2:02
浮皮潦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表面上的草率和不认真。它形容做事不细致,只做表面功夫,缺乏深入和实质性的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浮皮潦草 常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作品或行为。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认真,只做表面文章。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成绩而忽视实质进步的做法。
浮皮潦草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做事态度的一种传统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浮皮潦草** 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视。它强调了深入和实质性的努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成就。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和缺乏诚意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追求高质量和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工作浮皮潦草的情况,这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效率和项目的质量。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认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浮皮潦草 来形容那些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的艺术作品,如:
浮皮潦草的画作, 色彩斑斓却无灵魂。 真正的艺术, 深藏于每一笔的细腻。
浮皮潦草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粗糙的画布或草率的笔触,以及与之相关的粗糙声音,如未经打磨的木头摩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uperficial" 或 "perfunctory",它们也强调了表面而非实质的特点。
浮皮潦草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并评价工作和生活质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认真和细致的重要性。
对于~的作风,我们要严肃处理。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潦】 水名。 今辽宁省的辽河。
4.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