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11
浮石:浮石是一种多孔、轻质的火山岩,由于其在火山爆发时快速冷却形成,因此具有许多小孔隙。它通常呈灰白色或浅灰色,质地轻,能浮在水面上,故得名“浮石”。
浮石一词源自拉丁语“pumex”,意为“泡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浮石作为磨料和建筑材料。
在某些文化中,浮石被视为幸运的象征,因为它能浮在水面上,象征着克服困难和挑战。
浮石给我的联想是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它的多孔结构让人想到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我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我亲眼见到了由浮石构成的岛屿,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对这种材料的独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浮石:
在时间的河流中,
浮石轻轻漂浮,
它的孔隙诉说着,
古老的火山之歌。
浮石的图像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水面和轻盈的漂浮感。它的质地和颜色也可能让人想到柔和的音乐,如钢琴的低音区。
在不同语言中,浮石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特性和用途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浮石被称为“piedra pómez”。
浮石作为一种独特的火山岩,不仅在地质学和建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化和艺术中扮演着象征性的角色。了解浮石的特性和历史,让我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