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8:38
浮码头:浮码头是一种建在水面上的码头,通常由浮筒、船坞或浮动平台构成,用于停靠船只、装卸货物或乘客上下船。它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上下浮动,保持与船只的接触。
浮码头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浮筒和木板搭建临时性的水上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浮码头采用了更稳固和耐用的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设计也更加复杂和高效。
在沿海或河岸城市,浮码头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有着重要影响。它们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有时会成为地标性建筑。
浮码头可能让人联想到海洋的广阔、旅行的冒险或港口的繁忙。它也可能唤起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情感,尤其是在准备登船旅行时。
个人可能在与海滨度假、航海旅行或港口参观相关的经历中遇到浮码头。例如,在一次海岛度假时,浮码头是连接陆地和游船的桥梁。
在诗歌中,浮码头可以被描绘为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或者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角色寻找自我发现的起点。
浮码头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波光粼粼的水面、摇曳的船只和忙碌的码头工人。听觉上,可能会有海浪拍打浮筒的声音、船只引擎的轰鸣和人们的交谈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浮码头的概念和功能基本相似,但其设计和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技术水平和环境需求。
浮码头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水上交通和物流的基础设施,也承载了文化、情感和创造性的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技能和理解力。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码】
码碯(亦作“玛瑙”。一种似玉而次于玉的宝石)。
【引证】
《玉篇》-码,码碯,石次玉也。
英制长度单位,美制码等于0.9144米,在英国,则1码等于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商务部标准局的青铜棒两个金塞子上横线标记之间的距离(在62°F时)。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