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11
梁木: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建筑中的横梁,通常是较大的木材,用于支撑屋顶或其他结构。基本含义是指在建筑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木头。
“梁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建筑中的主要支撑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专业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梁木”常与稳固、传统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在许多古建筑中,梁木不仅是结构支撑,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梁木”给人以稳固和可靠的联想,可能引发对传统建筑美学的欣赏,或是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观古建筑时注意到梁木的精细工艺和其在保持建筑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梁木”比喻为支撑家庭或社会的核心力量:
家中的梁木,虽无声, 支撑着岁月的重量, 在风雨中,不言弃。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古老的梁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固和美丽。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木材在加工时的声音,或是风吹过古老梁木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梁木”的概念相似,但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eam”或“rafter”。
“梁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建筑领域有其专业意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1.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