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11
梁柱:这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梁”和“柱”。在建筑学中,“梁”指的是横跨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的水平结构,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的重量;“柱”则是垂直的支撑结构,用于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地基。因此,“梁柱”通常指的是建筑物中的主要承重结构。
在文学中,“梁柱”可能被用来比喻支撑某个体系或组织的核心力量或人物。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人的重要性或支撑作用。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中,“梁柱”是描述建筑结构的基本术语。
同义词:支柱、栋梁、骨干 反义词:次要、辅助、边缘
“梁”和“柱”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它们的意义在历史长河中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建筑结构。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这两个词汇的含义也逐渐丰富,涉及到更多的工程和技术细节。
在**传统文化中,“梁柱”常被用来比喻家族或国家的支撑力量,如“家中的梁柱”指的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或决策者。在社会结构中,它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或组织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梁柱”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固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坚固的建筑和支撑体系,象征着力量和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说某人是“团队的梁柱”,意味着这个人在团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你是我的梁柱,支撑我度过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想象一座古老的庙宇,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风吹过时,梁柱似乎在低语,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llar and beam”,但在比喻意义上,可能更多使用“pillar”来表示支撑或核心人物。
“梁柱”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建筑学中的专业术语,也是文学和日常口语中常用的比喻表达。通过对“梁柱”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这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是有益的。
1.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2.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