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5:28
旅途:指旅行中的路程,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程。它不仅包括实际的移动过程,还常常隐含着旅行中的经历、感受和所见所闻。
“旅途”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旅”和“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旅”指军队或集体行动,“途”指道路。随着语言的发展,“旅途”逐渐演变为指任何形式的旅行过程。
在许多文化中,旅途被赋予了探索和冒险的象征意义。例如,古代的朝圣之旅,现代的背包客文化,都强调了旅途中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
“旅途”常常唤起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由的向往。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美丽的风景、新奇的体验和深刻的友谊。
个人经历中,旅途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如第一次独自出国旅行,或是与家人共度的假期,这些经历都丰富了个人的人生体验。
在诗歌中,“旅途”可以被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们都是孤独的旅人,
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星辰。
在英语中,“旅途”可以对应为“journey”或“trip”,虽然都有旅行的意思,但“journey”更强调过程和经历,而“trip”则更侧重于短期的出行。
“旅途”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和情感的旅程。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和成长的永恒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旅途”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