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47
词汇“尘迷”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尘迷”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被尘埃所迷惑或困扰。基本含义可能是指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迷失方向,或者在世俗的纷扰中失去自我。
由于“尘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在世俗的诱惑或困扰中迷失自我,或者在哲学、**的语境中,用来描述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迷茫和困惑。
由于“尘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尘”和“迷”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尘埃和迷惑,组合起来表示被尘埃所迷惑。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尘迷”可能被用来形容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在面对物质诱惑和精神空虚时。
“尘迷”可能带给人一种沉重和迷茫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和方向的艰难。
由于“尘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尘迷的都市,我寻找着心灵的灯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尘埃覆盖的都市景象,人们行色匆匆,面带迷茫。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忧伤的音乐,来表达“尘迷”所带来的情感。
由于“尘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尘迷”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可能在特定语境下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