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6:12
心急如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这个成语形容非常焦急,情绪紧张到了极点。
"心急如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心急"指的是内心的焦急,"如焚"则是比喻这种焦急如同火烧一般。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范围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心急如焚"反映了人们对紧急情况的普遍反应,尤其是在面对生命安全、重大决策等关键时刻。这种表达也体现了人对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刻。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焦虑。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等待重要消息时的人们,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急。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等待高考成绩公布时,我感到心急如焚。每一分钟的等待都让我感到无比煎熬,直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我才松了一口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心急如焚,
等待黎明的曙光,
每一秒都像是一年,
焦急的心,无法安放。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个人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汗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rning with impatience" 或 "on tenterhook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焦急情绪。
"心急如焚"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提升我的沟通技巧。
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李自成~,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