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9:47
泉石膏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泉水和石头深入骨髓”,比喻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对自然景观的极度喜爱和沉迷,以至于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泉石膏肓 常用来描绘那些隐居山林、追求自然之美的文人墨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爱好或生活方式时,偶尔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旅游、地理、环境科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同义词:山林隐逸、山水情深、自然痴迷 反义词:城市迷恋、物质追求、世俗纷扰
泉石膏肓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中用以形容对自然山水的极度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对自然美的深刻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精神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泉石膏肓 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文化背景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对自然摄影有着泉石膏肓般热爱的人。他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不同的自然保护区拍摄,这种对自然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泉石膏肓心自远,
山水之间梦常牵。
尘世纷扰皆不顾,
只愿长留此间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清澈的泉水和坚硬的石头,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山间的鸟鸣和水流声,带来一种自然的和谐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ature lover to the core" 或 "wild at heart",虽然不如 泉石膏肓 那样富有诗意和深度,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泉石膏肓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一种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自叙不仁之意。
唐朝时期,唐高宗游览嵩山时,隐士田游岩前去拜见。唐高宗便问田游岩:“先生在此山养道是否感觉不错?”田游岩回答道:“我非常喜欢山林泉水石头这些自然景观,而且嗜之成癖,不可救药了。因此感觉十分逍遥。”
1.
【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 、 《诗·小雅·小旻》-如彼泉流。 、 《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泉之竭矣。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 、 宋·欧阳修《醉翁事记》-酿泉为酒。 、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泉而茗者。 、 明·顾炎武《复庵记》-有泉可汲。
【组词】
温泉;矿泉;清泉;泉根、 泉脉、 泉涌、 泉鱼、 泉绅、 泉韵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膏】
4.
【肓】
(形声。从肉,亡声。本义: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肓,心下鬲上也。 、 《左传·成公十年》。注:“鬲也。按:心下膏,膏下肓,肓下鬲。”-居肓之上膏之下。
【组词】
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