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11
“春兰秋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的美丽或优秀,强调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在文学中,“春兰秋菊”常用于描述自然之美,也用来比喻人物或事物的不同特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或某物在不同时间或场合下的表现。在专业领域,如园艺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不同季节的花卉特点。
同义词: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反义词:千篇一律、毫无二致
“春兰秋菊”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表达对不同事物或人物特点的赞美。
在文化中,兰花和菊花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兰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坚韧。因此,“春兰秋菊”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人对品格和气质的崇尚。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它让人联想到四季的变化和生命的多样性,激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春兰秋菊”来形容两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帮助听众理解他们作品的独特之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兰秋菊各有时,人生百态亦如此。”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春天兰花的清新和秋天菊花的沉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的春日乐曲和深沉的秋日旋律,以增强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表达了多样性和个性的尊重。
“春兰秋菊”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它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启发了人们对多样性和个性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魅力。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3.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
4.
【菊】
(形声。从艸,匊(jú)声。本义:植物名,通称“菊花”)。
同本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引证】
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松菊犹存。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还束就菊花。 、 宋·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 、 、
【组词】
菊实、 菊枕、 菊灯、 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