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0:03
词汇“暑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夏季因高温和湿度引起的疟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暑疟”字面意思是指在暑热天气中发生的疟疾。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蚊子活动更为频繁,因此夏季是疟疾高发期。
“暑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暑”指夏季的炎热,“疟”指疟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因为疟疾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暑疟常被视为夏季的“天灾”之一,与洪水、旱灾等并列。在社会背景中,随着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疟疾防治措施的实施,暑疟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提到“暑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夏季的炎热、疾病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健康问题和生存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居住在疟疾流行区域,可能会更加关注防蚊措施和健康防护,以避免暑疟的发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炎炎夏日,暑疟如影随形,生命在热浪中挣扎。”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summer malaria”或“seasonal malaria”来描述类似的疾病情况。
“暑疟”这个词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健康挑战。了解这个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以及公共卫生发展的重要性。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疟】 ——义同“疟”(nüè),只用于“疟子”(yào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