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3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36:38
暑月:字面意思指的是炎热的月份,通常指夏季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农历中,有时特指农历的七月。
暑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暑”(炎热)和“月”(月份)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暑月常用来指代农历七月,因为这是传统上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在*传统文化中,暑月与许多俗和节日相关,如端午节后的酷热天气,以及与夏季相关的饮食*惯,如吃西瓜、喝绿豆汤等。
暑月常带给人一种炎热、慵懒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联想到暑假、海滩、冰淇淋等清凉的元素。
在个人经历中,暑月可能意味着暑假的开始,是放松和旅行的最佳时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暑月炎炎日,心随凉风去。”
暑月可能让人联想到烈日下的海滩、蝉鸣声、以及冰镇饮料的清凉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g days of summer”,指的是夏季最热的日子。
暑月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