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2:43
潜踪匿影 的字面意思是指隐藏行踪,不让人发现。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在行动或存在时,不留下任何痕迹或迹象,使他人无法察觉。
潜踪匿影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潜踪”和“匿影”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潜踪匿影常与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或神秘人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高超的技艺和隐秘的身份。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好奇。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暗中观察和行动的角色,充满了悬疑和未知的魅力。
在我的生活中,潜踪匿影这个词曾用于描述一个朋友在派对上偷偷溜走的情景,他总是喜欢保持低调,不引人注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他潜踪匿影,
如夜风轻拂,不留痕迹。
心中的秘密,藏于暗影,
等待着黎明的揭晓。
视觉上,潜踪匿影让我想到夜晚的森林,黑暗中隐约可见的影子。听觉上,它让我想到轻柔的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有什么在悄悄移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ealth" 或 "sneak",它们也传达了隐秘和不易被察觉的含义。
潜踪匿影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使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还激发了人们对神秘和未知的探索欲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增加了我对汉语表达多样性的认识,并激发了我对语言背后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
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
3.
【匿】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匿,亡也。 、 《广雅》-匿,藏也。 、 《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瑾瑜匿瑕。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而知匿其暱。 、 《论语》。皇疏:“藏也。”-匿怨而友其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
4.
【影】
(形声。从彡,景声。彡(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影,形影。 、 《吕氏春秋·功名》-犹表之与影。 、 《淮南子·修务》-吾日悠悠惭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