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00
焦旱: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焦”通常指物体因高温而变得干燥、脆裂,或者形容极度干燥、缺乏水分的状态;“旱”则指长时间没有降水,导致土地干燥,植物枯萎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焦旱”形容的是一种极端干燥、缺水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气候、环境或土壤的状况。
在文学作品中,“焦旱”可能被用来描绘荒凉、贫瘠的景象,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或环境保护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农业科学中,“焦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和预测干旱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同义词:干旱、旱灾、旱情 反义词:湿润、多雨、雨季
“焦”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干燥、烧焦”的意思,而“旱”字则源自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焦旱”,用来形容极端的干燥状态。
在许多农业社会中,焦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历史上,焦旱常常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在现代社会,焦旱仍然是全球气候变化讨论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提到“焦旱”,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沙漠、枯萎的植物、干裂的土地,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挑战和生态危机。这个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代表了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
在个人经历中,焦旱可能与旅行中遇到的干旱地区有关,或者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的一些地区因干旱而遭受的困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焦旱的大地上,风卷起沙尘,枯枝在烈日下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视觉上,焦旱可能让人联想到沙漠中的沙丘、干裂的土地和枯萎的植物。听觉上,可能是风沙的呼啸声或是干枯树叶的摩擦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极端干燥状态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概念和影响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drought”与“焦旱”有相似的含义。
“焦旱”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极端现象,它不仅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也是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