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6:41
词汇“孤诣”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孤”和“诣”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孤诣”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独自前往某个地方,特别是指在学问或技艺上独自钻研,达到高深的境界。这个词汇强调了在追求知识或技艺的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的孤独和坚持。
“孤诣”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孤”字意为单独、孤独,“诣”字意为前往、到达。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学者在学问上的孤独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的孤独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在学问或技艺上的深入钻研和坚持,因此“孤诣”这个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艺时,要有独立思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孤诣”这个词汇给人以孤独、坚持和深邃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学问或技艺上不断追求,不畏孤独,最终达到高深境界的人物形象。这种情感反应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和独立的勇气。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经在准备一项重要的考试时,感到非常孤独和压力巨大。那时,我常常用“孤诣”这个词汇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最终我成功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诣”:
在知识的海洋里孤诣前行,
不畏风浪,不惧孤独,
终有一天,我将抵达彼岸,
成为那片领域的灯塔。
在视觉上,“孤诣”可以联想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诣】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诣,候至也。 、 《小尔雅》-诣,进也。 、 《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未得诣前。 、 《苍颉篇》-诣,至也。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吏遂缚诣县。 、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诣亮。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诣京师。 、 《资治通鉴》-与鲁肃俱诣孙权。
【组词】
诣阙、 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