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51:49
“仲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春季的中期,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在**传统农历中,春季包括三个月: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和季春(三月)。仲春通常指的是春分前后的一段时间,此时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是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时期。
“仲春”一词源自古代的农历划分,其中“仲”字表示中间或第二的意思,“春”则指春天。这种季节的划分方式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仲春是一个重要的时节,许多传统节日和俗都与之相关,如清明节通常在仲春时节举行,人们会扫墓、踏青。此外,仲春也是农耕文化中的关键时期,农民们开始春耕播种。
仲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愉悦和希望,因为它象征着新生和成长。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温暖的阳光、绽放的花朵和欢快的鸟鸣。
在我的生活中,仲春常常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期,无论是郊游、野餐还是简单的散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美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仲春”:
仲春之晨,阳光温柔地拂过嫩绿的叶尖, 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鸟儿的歌声在空中回荡,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充满希望。
视觉上,仲春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片盛开的花海,绿意盎然的田野。听觉上,可能是清晨鸟儿的歌唱,或是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可能没有“仲春”这样具体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季节划分,如“late spring”(晚春)。
通过对“仲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丰富的内涵。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时节,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