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5:40
“巧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巧”和“敏”两个字组成。其中,“巧”通常指灵巧、巧妙、技巧高超;“敏”则指敏捷、敏锐、反应迅速。因此,“巧敏”整体上指的是一个人既灵巧又敏捷,具有高超的技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巧敏”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才智和行动能力,如“她巧敏的身手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在口语中,可以用来称赞某人的反应迅速或技艺高超,例如“他的反应真是巧敏,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舞蹈或手工艺,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专业技能的高超和动作的敏捷。
同义词:灵巧、敏捷、机敏、伶俐 反义词:笨拙、迟钝、呆板、不灵
同义词中,“灵巧”侧重于技巧和动作的熟练,“敏捷”侧重于反应速度,“机敏”侧重于思维的灵活性,“伶俐”侧重于聪明和反应快。反义词则分别对应于“巧敏”的各个方面,如“笨拙”对应技巧的缺乏,“迟钝”对应反应的缓慢。
“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技巧、技艺。“敏”字则源于古代汉语,原意为迅速、敏捷。两个字组合成“巧敏”,强调了技巧与速度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形容人的能力和技能时。
在文化中,“巧敏”常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强调个人能力和才智的场合。它体现了人对于技艺和智慧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快速适应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推崇。
“巧敏”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聪明、能干、灵活的形象。它激发人们对高效和优雅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巧敏的同事,他在处理突发**时总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这种能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赢得了团队的尊重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笔触巧敏如风,绘出世间万象的细腻与生动。”
视觉上,“巧敏”可能让人联想到舞者在舞台上的优雅动作,或是工匠精细的手工艺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快速而有节奏的打击乐,或是流畅的钢琴演奏。
在英语中,“巧敏”可以对应为“dexterity”和“agility”,分别强调技巧和敏捷性。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也会强调技巧和速度的结合,如西班牙语中的“habilidad y rapidez”。
“巧敏”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人的技能和反应能力,还体现了文化中对智慧和效率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巧敏”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效果。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