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04:43
“巧拙有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技巧和笨拙都有其固有的特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技巧高超的人和笨拙的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技艺水平,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安慰或鼓励他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专业领域,如艺术、手工艺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作品或技艺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同义词: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反义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巧拙有素”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处。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描述人的个性和技艺,强调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平衡和谐的理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包容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和自己时,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宽容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安慰一个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朋友,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巧拙有素,不必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巧拙有素,花开各异,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界多样性的画面,如各种形态的花朵、树木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多样、和谐共存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man has his faults”或“To err is human”,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巧拙有素”这个成语强调了多样性和个性化,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和自己时要保持平衡和宽容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3. 【有】
4.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