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7:36
词汇“撞城”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撞”通常指的是用力冲击或碰撞,“城”指的是城墙或城市。因此,“撞城”可以理解为用力冲击城墙或城市的意思。
“撞城”的字面意思是用力的冲击或碰撞城墙或城市。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军事、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描述攻城战中的行为。
“撞城”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攻城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城战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撞城”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和社会背景。
“撞城”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激烈、残酷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士兵的英勇。
由于“撞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撞城”这个词汇融入到描述古代战争的场景中,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紧张氛围。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攻城战的场景,如士兵们用木桩“撞城”的画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撞城”的词汇,但会有描述攻城战的类似词汇,如英语中的“siege”或“assault”。
“撞城”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历史和军事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1.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