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2:51
词汇“生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生贤”字面意思是指“产生贤能之人”或“培养出有德行和才能的人”。其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培养”,而“贤”则指的是“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生贤”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地方或时代培养出了许多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教育、历史或文化类的讨论中。
“生贤”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古代,贤能之人的培养被视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生贤”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流传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贤能之人被高度推崇,因此“生贤”这个词汇体现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其背后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的理念仍然被广泛认同。
“生贤”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人才的培养。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才能的追求。
在个人的教育或工作经历中,可能会遇到强调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情境,这时“生贤”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这些活动的支持和认可。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生贤”作为一个主题,探讨教育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创作一首诗,描述一个地方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贤能之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书院或现代学校的画面,展示学生们在学*中成长为贤能之人的场景。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朗朗的读书声或老师的教诲。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文中的“cultivate talents”或“nurture virtu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生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