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6:52
懈忽(xiè h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疏忽、不认真、不细心。它描述的是一种对待事物不够专注和认真的态度,常常导致错误或遗漏。
懈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懈”指松懈、不紧张,“忽”指忽略、不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合并形成了描述不认真态度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认真被视为美德。因此,懈忽往往被视为负面特质,与社会期望的积极态度相悖。
懈忽一词常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懒惰和失败。它可能引发对不认真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懈忽而错过重要的会议,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懈忽与自然景象结合,如“春风懈忽过,花落无人知。”
懈忽可能让人联想到懒散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一张未完成的作业上,周围是安静的,只有时钟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与懈忽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negligent”或“careless”,它们在描述不认真态度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懈忽是一个描述不认真态度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不认真行为的批评,并提醒自己在生活中保持认真和专注的态度。
1.
【懈】
(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懈,怠也。 、 《孝经》-夙夜匪懈。 、 《淮南子》-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懈懈、 懈厥操觚、 懈忒、 懈沮、 懈意
2.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