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21
懊丧:形容词,指因失望、挫折或失败而感到极度沮丧、心情沉重。
懊丧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懊”(烦恼、悔恨)和“丧”(失去、丧失)组成,合起来表示因失去或悔恨而感到的极度不快。
在中国文化中,懊丧常常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失败或挫折后应如何调整心态和行为。
懊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压抑的,它让人联想到阴雨天、孤独和无助。
在高中时期,我因为一次重要的比赛失利而感到懊丧,那段时间我几乎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在诗歌中,懊丧可以这样表达:
雨滴敲打着窗, 心中的懊丧如潮水般涌来, 每一滴雨,都是失败的泪。
视觉联想:灰暗的天空、低垂的云朵、枯萎的花朵。 听觉联想:沉闷的雷声、断断续续的雨声、低沉的音乐。
在英语中,“懊丧”可以对应为“dejected”或“dishearten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状态相似。
懊丧是一个描述负面情绪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人们准确传达内心的感受。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个人情感表达和理解他人情绪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懊】
(形声。从心,奥声。本义:失悔,认识到错了而烦恼)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王羲之传》-门生惊懊者累日。 、 《世说新语·言语》-垂头视之,如有懊丧竟。
【组词】
懊叹、 懊憹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