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4: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4:41:42
词汇“据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据持”这一词汇的分析:
“据持”的字面意思是指占据并保持某物或某位置。它由两个字组成:“据”意味着占据或占有,“持”意味着保持或维持。
由于“据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一些使用“据持”的例子,但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
由于“据持”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据持”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据”和“持”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组合可能已经不再常用,或者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使用。
在古代社会,军事和政治领域可能会更多地使用“据持”这一概念,因为它涉及到对领土或权力的控制和维持。
“据持”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由于“据持”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一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据持”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团体在逆境中坚守立场的情景,例如在诗歌或故事中描绘一个角色在困难时期据持着自己的信念。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士兵在风雪中据持着阵地,背景音乐可能是沉重而坚定的进行曲。
由于“据持”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据持”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占据和保持的概念,这在某些语境中仍然具有意义。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
2.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