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3:50
词汇“大野”在中文中的基本定义通常指的是广阔的野外或荒野。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大”意味着广阔、宏大,而“野”则指的是野外、自然环境。因此,“大野”字面意思是指广阔的自然环境或荒野地带。
在文学作品中,“大野”常用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大野苍茫,风起云涌”。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开阔,如“那片大野一望无际”。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生态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未开发的自然区域。
“大野”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不同的文学和口语表达中,其用法和含义有所扩展和变化。
在**文化中,“大野”常常与自然、自由和原始美联系在一起。它象征着未被人类文明侵蚀的纯净之地,常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敬畏。
“大野”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自由和开阔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无边无际的草原、风吹过的沙丘和宁静的湖泊,这些景象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我个人的旅行经历中,有一次我去了内蒙古的大草原,那里的景象就像“大野”这个词所描述的那样,广阔无垠,让人心旷神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野”:
大野的风,轻拂过我的脸庞,
带来了远方的呼唤和自由的梦想。
想象一下站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风声呼啸,天空无边无际,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与“大野”这个词紧密相连。
在英语中,“大野”可以对应为“wild expanse”或“vast wilder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广阔自然环境的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大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