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4:40
“大酺三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举行盛大的宴会连续三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庆祝活动非常盛大,持续时间较长。
在文学作品中,“大酺三日”常用于描绘国家庆典、重大节日或重要人物的喜庆场合,强调其规模和喜庆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大型庆祝活动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古代的庆典活动。
“大酺三日”源自古代的宫廷文化,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会下令举行连续三天的宴会,以示庆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祝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象征着吉祥和长久,因此在重要的节日或庆典中,人们倾向于举行连续多日的庆祝活动。
这个成语给人以喜庆、热闹和盛大的感觉,联想到欢声笑语、美食佳肴和人们的欢乐表情。
在我的家乡,每当有重大节日,如春节或中秋节,村里都会举行大酺三日,邀请全村人共同庆祝,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酺三日,酒香飘溢,人间喜乐无涯。”
想象一下,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中,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快的音乐响起,美食的香气四溢,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庆祝活动可能是连续多日的节日庆典,如圣诞节或感恩节,虽然不一定会用“大酺三日”这个成语,但庆祝的氛围和持续时间是相似的。
“大酺三日”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庆祝活动,还反映了人们对喜庆和吉祥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十一月二十八日为始,至三十日为止,举行庆贺协国战胜国大会,居然有古时~的遗意。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酺】
(形声。从酉(yǒu),甫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聚饮。古指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酺,王德布大饮酒。 、 《汉书·文帝纪》-酺五日。
【组词】
酺燕、 酺宴、 酺会、 酺饮、 酺醵
神名。主人物灾害。
【引证】
《周礼·族师》-春秋祭酺。
【组词】
祭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