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7:27
大醇小疵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的方面醇厚,小的方面有瑕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品质在主要方面是好的,但在某些小细节上存在不足或缺陷。
在文学作品中,大醇小疵 常用来评价人物或作品,强调其整体上的优点和局部的小缺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委婉地指出某人的不足,同时肯定其大部分的优点。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产品评价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在肯定整体质量的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醇小疵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大醇而小疵。”原意是指酒的主要部分是醇厚的,但有些小瑕疵。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和事物的主要方面是好的,但有些小缺点。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在评价事物时既不偏激也不极端,大醇小疵** 这个成语正好体现了这种中庸的评价方式。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显得既客观又礼貌。
使用大醇小疵 这个成语时,往往会给人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感觉,因为它既肯定了优点,也包容了缺点。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一部电影或一本书,比如:“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剧情都很棒,大醇小疵,就是结尾略显仓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花前,诗意盎然,大醇小疵,字句间微瑕不掩。”
想象一幅画,主体部分色彩丰富,细节精致,但在某个角落有些许笔触不够完美,这正是大醇小疵 的视觉体现。在音乐中,主旋律优美动听,但偶尔的和声处理略显生硬,这也是这个成语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stly good with a few minor flaws”,但这种表达没有大醇小疵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底蕴。
大醇小疵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评价事物时更加全面和客观。它提醒我在欣赏和评价时,既要看到优点,也要包容缺点,这种平衡的视角在语言学*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知其有醇乎醇者,有大醇而小疵者也。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醇】
(形声。本义:酒味浓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醇,厚也。 、 《汉书·爰盎传》-买二石醇醪。 、 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 、 刘基《卖柑者言》-醉醇醲而饫肥鲜者。
【组词】
醇醨、 醇醪、 醇味、 醇旨
3.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4.
【疵】
(形声。从疒(chuáng),此声。本义:小毛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疵,病也。 、 《易·系辞》-言乎其小疵也。 、 《韩非子》-不吹毛而求小疵。
【组词】
疵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