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35
“无病自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病却自己用火烤自己”。这个成语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恼,形容人无端地折磨自己或自找麻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不理智、自寻烦恼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劝告他人不要无端地给自己增加负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自讨苦吃、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反义词:自得其乐、自娱自乐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自找麻烦的意思上相似,但“无病自炙”更强调无端和无必要性。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即自我享受和满足。
“无病自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我折磨行为的观察和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自找麻烦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理智行事,不要无端地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它反映了人对自我控制和理性行为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理智的行为,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和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因为过度担心而自找麻烦的情况,这时我就会用“无病自炙”来形容他们的行为,提醒他们要放松心态,理性面对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无病自炙,火中取栗, 自寻烦恼,何必如此? 心若宁静,何惧风雨, 放下执念,自在如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无人的房间里,自己点燃火堆,然后坐在火边,脸上带着无奈和痛苦的表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和人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意思是把小问题夸大成大问题,与“无病自炙”有相似的含义,都表达了自找麻烦的意思。
“无病自炙”这个成语在提醒人们要理性行事,不要无端地给自己增加负担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生活智慧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