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28
夜蛾赴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夜晚的蛾子飞向火光。这个成语比喻人盲目地追求某种事物,不顾后果,类似于英文中的“飞蛾扑火”("like a moth to a flame")。
在文学作品中,夜蛾赴火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冲动行为或不理智的追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明知某事有害却仍然执意去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行为模式,如成瘾行为。
同义词:飞蛾扑火、自投罗网、自取灭亡 反义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三思而行
夜蛾赴火 这个成语源自自然现象,即夜蛾被光源吸引的行为。在古代文学中,这个现象被用来比喻人的盲目行为,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的成语。
在文化中,夜蛾赴火 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理性和自我控制的传统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悲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不顾一切的冲动和最终的悲剧结局,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理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对某项投资过于乐观而盲目投入,最终损失惨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夜蛾赴火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夜蛾赴火 融入描述爱情或追求的诗句中,如:
爱情如夜蛾赴火,明知痛楚,却仍飞向那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夜蛾在黑暗中飞向明亮的火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警示性的旋律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like a moth to a flame”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英语中的这个表达更多强调的是吸引和不可避免的悲剧。
夜蛾赴火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盲目追求的危险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理性和审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警示。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1.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2.
【蛾】
蚂蚁 同: 蚁
【引证】
《文选·扬雄》-扶服蛾伏。 、 《楚辞》-蜂蛾微命,力何固?
【组词】
蛾子、 蛾附蜂屯、 蛾封、 蛾斗
3.
【赴】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赴,趋也。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赴礼者。 、 《庄子·秋水》-赴水则接腋持颐。
【组词】
赴履、 赴质、 赴助、 赴急、 赴援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