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56
词汇“扑满招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扑满招尤”字面意思是“扑灭满地的火,招来更多的怨恨”,比喻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更多的麻烦或不满。
“扑满招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处理问题时应当谨慎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治标不治本”的危害,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深入分析根本原因,避免采取表面化的措施。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忧虑,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避免因小失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因为处理问题不当而导致更多麻烦,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扑满招尤事难成,春风不解旧时情。”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扑灭火焰,但火势却越来越大,周围人们的怨声载道,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扑满招尤”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ding fuel to the fire”,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具体用法有所不同。
“扑满招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传统文化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全面考虑,避免采取短视的措施。
上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
记中崔子以好施受福,任贼以~,作者欲以惕世也。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3.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4.
【尤】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尤,异也。 、 《小尔雅》-尤,怪也。 、 《广雅》-尤,异也。 、 《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夫有尤物。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而视之尤。 、 《管子·侈靡》。注:“殊绝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 、 《庄子》-夫子,物之尤也。
【组词】
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