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07
春联:春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对联,通常在春节期间贴在门框上,以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好运。春联的内容通常包含对新年的祝福、对家庭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文学:春联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春节的象征,体现节日的喜庆和文化的传承。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讨论春联的内容、书写和贴法,以及春联背后的文化意义。 专业领域:在书法、民俗学和汉语言文学等领域,春联的研究和创作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活动。
同义词:对联、门联、年联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丧联”(用于丧事的对联)相对比。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后来发展成为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祝福和祈愿意义始终未变。
春联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春节的装饰,也是表达家庭愿望和传承文化的方式。春联的普及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春联常常让人联想到春节的热闹、家庭的团聚和传统的美好。它带给人们温馨、喜庆和希望的情感。
在春节期间,我常常参与家庭春联的书写和贴挂,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俗的传承,也是一种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的方式。
在诗歌中,春联可以被用来象征新年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红火映门楣。
春联的红色和金色字迹常常与春节的鞭炮声、欢笑声和热闹的气氛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喜庆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春联的传统可能包括圣诞节的装饰和对联,虽然形式和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节日的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春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春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韵律和文化内涵。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 、 《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 《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聯,聯绵不绝也。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组词】
联垂、 联襟、 联缀、 联珠、 联华、 联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