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52
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农历的开始。它通常在公历的1月或2月,具体日期根据农历而定。春节是家庭团聚、庆祝新年、祈求好运和祭祀祖先的时刻。
春节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首”,即一年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逐渐丰富,融合了**、民俗和家庭传统。
在**文化中,春节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时刻,也是家庭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它强调家庭团聚、尊重长辈和传承文化。
春节常常唤起人们对家的温暖、传统*俗的怀念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它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节日。
在我的生活中,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会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并给小辈们发红包。
在诗歌中,春节可以被描绘为: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红灯高挂,喜气洋洋。
家人团聚,笑声满堂,
新春佳节,福运绵长。
春节的视觉联想包括红色的灯笼、对联和烟花爆竹。听觉联想则是鞭炮声、家人的笑声和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如韩国的“설날”(Seollal)和越南的“Tết Nguyên Đán”,也有类似春节的庆祝活动,尽管具体*俗和名称不同。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庭情感的体现。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让我更加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