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06
春荒:指春季粮食短缺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冬季粮食储备不足或春季农作物尚未成熟的时候。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农村或农业社会中因季节性粮食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困难时期。
春荒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春”(春季)和“荒”(荒芜、缺乏)组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春季往往是粮食最为紧张的时期,因此“春荒”一词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春荒往往与自然灾害、战争和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是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生活困苦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春荒更多地与农业政策、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相关联。
春荒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忧虑和同情,因为它涉及到生存的基本需求——食物的缺乏。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关注。
在我的家乡,有一年春荒特别严重,许多家庭不得不依赖外来的援助才能度过那个艰难的春天。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春荒可以被描绘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存斗争的象征:
春风无力吹绿野,
春雨稀疏润荒田。
春荒无情噬人心,
春梦有泪湿枕边。
春荒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枯黄的田野、饥饿的儿童和疲惫的农民。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声、鸟鸣和人们的叹息声,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春日景象。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季节性粮食短缺问题也有相应的词汇,如印度的“夏季饥荒”(Summer Famine),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相似。
春荒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农业社会中的季节性挑战,也提醒我们关注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问题和文化背景。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荒】 ——“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