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29
“不绝如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非常细微,几乎要断绝,就像头发丝一样细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况非常危急,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文学作品中,“不绝如发”常用来形容国家、组织或个人的危机状态,强调其脆弱性和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危机的严重性。在专业领域,如政治、经济分析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系统的脆弱性。
同义词:岌岌可危、危在旦夕、摇摇欲坠 反义词: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事物的稳定性和危机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不绝如发”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不绝如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危机状态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头发常被视为脆弱和易断的象征,因此“不绝如发”这个成语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文化符号来强调情况的危急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的危机,反映了人们对于稳定和安全的普遍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几乎要崩溃的场景。在思维和表达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出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项目管理中使用“不绝如发”来形容项目的脆弱状态,提醒大家注意潜在的风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家的命运不绝如发,每一根纤维都承载着希望与恐惧。”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根细小的头发在风中摇曳,随时可能断裂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ging by a thread”,意思相近,都是形容情况非常危急。
“不绝如发”这个成语在描述危机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情况的严重性,还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匈奴乱十馀年,~,赖蒙汉力,故得复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