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04
词汇“堞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城墙上的矮墙或垛口。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堞墙”的字面意思是指城墙上的矮墙,通常用于防御,上面设有垛口,供守城士兵观察和射击。
“堞”字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城墙上的矮墙或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古代城墙结构时仍被使用。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堞墙作为城墙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建筑技术。
提到“堞墙”,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场景,以及守城士兵的英勇形象。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古代英雄的敬仰。
在参观古代城墙遗址时,可能会听到导游讲解堞墙的作用和历史背景,从而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堞墙”来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氛围:
铁蹄踏破尘沙起,
堞墙之上箭如雨。
英雄血染战袍红,
千年古城守忠魂。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古代城墙上堞墙的结构,垛口排列整齐,给人一种坚固和防御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箭矢飞过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城堡,也有类似的防御结构,但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堞墙”作为一个描述古代城墙结构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学*和理解*古代军事和建筑历史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的细节,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堞】
(形声。从土。葉(yè)声。本义: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城用土,加以砖墙,为之射墙也,亦谓之陴,或谓之陴倪。-堞,城上女垣也。 、 《左传·襄公六年》-傅于堞。
【组词】
雉堞;城堞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