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国

三国

时间: 2025-07-26 21:40:53

三国

基础信息

  • 词语 三国
  • 繁体三國
  • 拼音 sān guó

【三国】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40:53

基本定义

“三国”字面意思指的是三个国家。在汉语中,它特指**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这一时期由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构成。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三国”常指《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描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战争故事。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及“三国”可能是在讨论历史、小说或相关影视作品。
  •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等领域,“三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示例句子

  1.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传奇。
  2. 他在历史课上详细讲解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3. 这部电影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展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三国时期、三国时代
  • 反义词:统一(与三国并立相对)

词源与演变

“三国”一词源自**历史,特指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艺术和大众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三国”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和智慧的象征。《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如诸葛亮、刘备、曹操等,成为了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影响深远。

情感与联想

提及“三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智谋、忠诚、背叛和战争。这些元素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的敬仰。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与“三国”相关的讨论或阅读体验,比如与朋友讨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或者在历史课上学*三国时期的**。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国风云变,英雄出少年。智谋天下事,忠义照千秋。”

视觉与听觉联想

  • 视觉:想象一幅描绘三国时期战场的画作,士兵们英勇作战,将领们运筹帷幄。
  • 听觉:听到古筝或琵琶演奏的古典音乐,可能会联想到三国时期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国”的概念,但类似的多个政权并立的历史时期在世界各地都有,如罗马帝国的分裂时期。

反思与总结

“三国”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代称,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大众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三国”不仅是对*历史的学,也是对人类历史共性的探索。

【三国】的相关字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乍然 乍毛变色 乍暖还寒 乍暖乍寒 乍得湖 乍往乍来 乍富人 乍地 乍唬唬 乍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通犀带 捷足先登 觉树 时有终始 犬字旁的字 布袜青鞋 双人旁的字 印曹 晕机 立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威开头的成语 勾爪居牙 日月合璧 民力雕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