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48:03
词汇“怨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怨”和“讪”。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怨讪”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结合起来,“怨讪”通常指带有不满和讽刺意味的言语或行为。
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怨讪”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相冲突,因此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往往避免直接表达怨讪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怨讪的言辞,因为它可能会伤害他人并破坏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怨讪”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月下独酌,怨讪难消,
心事重重,如影随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rcasm”或“bitter criticism”,但这些词汇可能缺乏“怨讪”所包含的复杂情感和微妙关系。
通过对“怨讪”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复杂情感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讪】
(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讪,谤也。与姗略同。 、 《苍颉篇》-讪,诽毁也。 、 《论语》-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盐铁论·地广》-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 、 《礼记·少仪》-有谏而无讪。
【组词】
讪上、 讪议、 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