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38
“唐僧取经”是一个源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唐朝僧人玄奘(唐僧)前往印度取回佛经的故事。这个词汇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团体为了追求知识、真理或某种信仰,不畏艰难险阻,远行求学的精神。
在文学语境中,“唐僧取经”常被用来象征坚持和毅力,以及对信仰的忠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为了某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旅程或努力。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讨论玄奘的旅行和其对传播的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唐僧取经”直接来源于《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基于历史人物玄奘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神话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已经超越了其原始的**和历史背景,成为了一个普遍用来形容坚持和努力的比喻。
在文化中,“唐僧取经”不仅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决心。这个故事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个词汇常常让人联想到坚持、勇气和信仰。它激发了人们对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的积极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唐僧取经”来形容自己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而经历的长时间努力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唐僧取经,我跋涉在知识的荒原,每一步都铭刻着对真理的渴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在沙漠中行走的场景,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东方韵味的旋律,如古筝或笛子,来增强这种古代旅行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比喻可能是“朝圣”(pilgrimage),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精神或**目的而进行的旅程。
“唐僧取经”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的缩影,也是一个普遍的比喻,用来形容坚持和努力。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目标的追求和对困难的克服。
1.
【唐】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广大。
【引证】
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
【组词】
唐唐、 唐皇
2.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