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6:54
词汇“动中窾要”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动”、“中”、“窾”和“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动中窾要”字面意思是行动中抓住关键和要点。这个成语强调在实际行动中要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核心和关键,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
“动中窾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行动和策略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高效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知行合一”,因此“动中窾要”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实际行动中追求实效和精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高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聪明、机智和果断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复杂问题,通过动中窾要的方法,我们迅速找到了解决方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舞台上,动中窾要,如同猎豹捕食,精准而迅捷。”
想象一个人在繁忙的办公室中,突然停下手中的工作,眼神聚焦,然后迅速做出决策,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动中窾要”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the nail on the head”或“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抓住关键的意思。
通过对“动中窾要”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更有效地传达思想和解决问题。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提升了我的语言运用能力。
依乎天理,批大卻郤导大窾。
云南自界连英法领土,交涉尤繁,文书往复,惟家铭随方应付,~,历任总督皆倚重之,以县丞擢知府。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窾】
(形声。从穴,款声。本义:空隙;洞穴)。
同本义。
【引证】
《庄子·养生主》-批大,导大窾。
【组词】
窾木、 窾缺、 窾却、 窾会
4.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