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48
“冰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冰”和“绡”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像冰一样透明、轻的丝织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质地轻、透明如冰的丝绸或纱。
“冰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文学创作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丝绸一直是一种高贵和优雅的象征。因此,“冰绡”作为一种特殊的丝绸,也承载了这种文化意义,常被用来形容美丽、高贵的女性或场景。
“冰绡”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优雅、梦幻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轻盈飘逸的丝绸,以及与之相关的古典美和诗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古典音乐会上看到一位舞者身着冰绡舞裙,其轻盈飘逸的姿态与音乐完美融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冰绡轻舞,梦回千年,古韵悠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子身着冰绡,站在月光下,轻盈地旋转。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轻柔旋律,如《月光奏鸣曲》。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如“gossamer”(蛛丝)在英语中也有轻*透明的含义。
“冰绡”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美学价值。它不仅形容了一种特殊的丝绸材质,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学创作的深度和美感。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绡】
(形声。从糸,肖声。本义:生丝或以生丝织成的薄绸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绡,生丝也。 、 《礼记·檀弓》-绡幕鲁也。 、 曹植《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 、 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 、 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绡不知数。 、 《红楼梦》-紫鹃放下绡帐,移灯掩门而去。
【组词】
绡巾、 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