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4:01
冰糖:一种晶莹剔透的糖类食品,通常由蔗糖或甜菜糖经过溶解、过滤、结晶等工艺制成。其特点是颗粒较大,晶体透明,口感脆硬。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冰糖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纯净和美丽,如“她的笑容如同冰糖一般纯净无瑕”。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冰糖常用来形容事物的透明或清晰,如“这件事的真相就像冰糖一样透明”。 专业领域:在食品科学领域,冰糖是一种重要的糖类产品,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
同义词:晶糖、糖块、糖晶 反义词:糖浆、糖粉、糖蜜
词源:冰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演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冰糖的制作工艺和形态也在不断改进和多样化。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冰糖常与养生和滋补联系在一起,如冰糖炖雪梨被认为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社会影响:冰糖作为一种传统的甜味剂,在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情感反应:冰糖给人以纯净、清甜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冬日的温暖和家的温馨。 联想:冰糖的晶莹剔透让人联想到水晶和宝石,具有一种高贵和神秘的美感。
经历或故事:小时候,家里常会用冰糖炖梨来治疗咳嗽,那种甜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诗歌: 冰糖般的心,晶莹剔透, 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温柔。 甜而不腻,纯净如初, 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守候。
视觉联想:冰糖的晶莹剔透让人联想到冰川和水晶,具有一种冷艳的美感。 听觉联想:咬碎冰糖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让人联想到冬日雪地上的脚步声。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冰糖可以翻译为“rock sugar”或“crystal sugar”,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使用情况:冰糖在亚洲饮食文化中较为常见,而在西方国家,类似的糖类产品使用较少。
理解:冰糖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纯净和美好的向往。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冰糖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情感色彩。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糖】
(形声。从米,唐声。本义: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
食糖。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
【引证】
《广韵》-糖,饴也。 、 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组词】
红糖;白糖;冰糖;糖餔、 糖霜、 糖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