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7:43
词汇“偶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偶”可以理解为偶然、偶尔,而“言”则是说话、言语的意思。因此,“偶言”可以理解为偶然说出的话,或者偶尔发表的言论。
由于“偶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源自对偶然性和言语行为的结合描述。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更重视偶言,认为它们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偶言”这个词,但如果遇到某人在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个瞬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偶言如星,
在夜的深邃中闪烁,
不经意间,
点亮了心灵的角落。
由于“偶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偶言”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思考言语的偶然性和真实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维性。
1.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