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15
词汇“偶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偶”和“时”这两个字的组合来尝试分析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偶时”可以理解为“偶尔的时候”或“有时”,指的是不经常发生的时间点或情况。
由于“偶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但“偶”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成对的、双的,后来引申为偶尔、不经常的意思。“时”字则一直表示时间。
在中华文化中,时间的概念非常重要,“偶时”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发生频率的感知。
“偶时”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不刻意、随性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偶时”来形容自己偶尔的放松时刻,比如偶时会去咖啡馆读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偶时”来描绘一种悠闲的生活节奏:
偶时,阳光洒落,
我在窗边,品一杯清茶,
思绪随风,飘向远方。
在英语中,“偶时”可以对应为“occasionally”或“at times”,用法相似,都表示不经常发生的情况。
“偶时”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生活中不经常发生*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细腻。
1.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