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3: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3:46:36
判断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或情境时,能够运用知识、经验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准确决策的能力。它涉及到分析、评估和选择的过程,是智力和情感成熟度的体现。
判断力一词源自拉丁语“judicium”,意为“判断”或“审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个体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在许多文化中,判断力被视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重要品质。例如,在商业和政治领域,拥有良好判断力的领导者往往更受信任和尊敬。
判断力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智慧、成熟和可靠性。它激发人们对理性思考和明智决策的尊重和向往。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决策的挑战,那时我的判断力帮助我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诗歌:
在纷扰的世界中,
判断力如明灯指引,
穿越迷雾,
抵达真理的彼岸。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智者在沉思中,手中握着一本书,周围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象征着判断力的运用。 听觉联想:听到沉稳而有节奏的敲击声,如同智者在思考时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象征着深思熟虑的判断过程。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judgment”和法语的“juge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判断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理性思考,还与情感成熟度和经验积累密切相关。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培养和提升判断力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判断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希望在未来的决策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能力。
1.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3.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