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33
词汇“[狧穅及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狧穅及米”字面意思是通过舔食谷壳来触及到米粒。这个成语比喻做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最终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人物或**的发展过程,强调渐进和积累的重要性。在口语中,由于其生僻性,较少使用。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可能会用来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论。
“狧穅及米”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狧穅及米,非一日之功也。”意指通过舔食谷壳最终触及米粒,比喻做事需要时间和耐心,逐步深入。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积小胜为大胜”,“狧穅及米”体现了这种渐进式的成功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耐心和坚持的正面情感,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放弃,逐步克服的精神。
在个人学*或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可以提醒自己采取“狧穅及米”的态度,逐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狧穅及米,点滴积累,终成大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田间劳作,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体现“狧穅及米”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强调事情需要时间和努力。
“狧穅及米”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传达的渐进和积累的理念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1. 【狧】 用舌头舔:“语有之曰:‘~糠及米。’”。
2. 【穅】
3.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4.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