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0:37
叛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背叛自己所属的团体、组织或国家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违背忠诚、信任和约定的人,通常带有负面评价。
“叛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军事上的背叛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背叛行为,包括政治、社会和个人关系中的背叛。
在中国文化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因此,“叛人”通常被视为道德上的败坏者,受到社会的谴责。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叛人常常是负面角色,象征着背叛和不忠。
“叛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和背叛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的痛苦和信任的破裂。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朋友或同事的背叛,可能会用“叛人”来形容这种行为,表达对其不忠的愤怒和失望。
在诗歌中,可以将“叛人”融入到描述背叛和失望的情感中:
月光下的叛人,
背叛了星辰的誓言,
心中的火焰,
熄灭在无尽的夜。
在英语中,“traitor”对应“叛人”,在不同文化中,背叛的概念和对其的评价大致相似,都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
“叛人”这个词汇在语言中承载着背叛和不忠的负面含义,无论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中,都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工具。了解其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汇的复杂性和影响力。在个人表达和创作中,合理运用“叛人”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1.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