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9:01
词汇“毡堂”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指的是一种使用毡子(一种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厚实、柔软的材料)制成的房间或空间,或者是用于制作毡制品的工作室。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毡堂”字面意思是指使用毡子覆盖或装饰的房间,或者是专门用于制作毡制品的场所。
“毡堂”一词可能源自于对毡制品的传统使用和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逐渐被用于描述与毡制品相关的空间或活动。
在某些文化中,毡制品是重要的手工艺品,因此“毡堂”可能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传统和工艺的传承。
“毡堂”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和手工艺术,给人一种亲切和温馨的感觉。
由于“毡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以手工艺为特色的社区中,这个词可能会经常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将“毡堂”作为一个意象,用来描绘一个充满艺术和温暖的空间:
在毡堂的角落, 羊毛的柔软拥抱, 每一针一线, 编织着冬日的梦。
在不同文化中,与“毡堂”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不同的手工艺空间或产品。例如,在蒙古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蒙古包(蒙古传统的圆顶帐篷)。
“毡堂”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和文化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毡】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氈,撚毛也。 、 《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组词】
毡单、 毡布、 毡车、 毡衫、 毡屋、 毡席、 毡帽、 毡毯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