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5:57
含宫咀征(hán gōng jǔ zhē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含着宫音,咀嚼征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或诗歌的欣赏和品味,特指对音乐或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精细品味。
在文学作品中,含宫咀征常用来形容对古典音乐或诗歌的深刻欣赏,强调的是一种内化于心、细致入微的感受和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音乐评论或文学批评中,它是一个精准的表达。
同义词:品味、鉴赏、赏析 反义词:粗听、草率、肤浅
含宫咀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音乐理论,宫和征是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音乐的精细品味和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对诗歌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诗歌被视为高雅艺术,含宫咀征**体现了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深入探索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尽管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对艺术深度欣赏的一种理想表达。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仰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深入艺术核心,体验其精髓的人。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艺术欣赏的态度,使我更加渴望深入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古典音乐会上听到一位评论家用含宫咀征来形容他对某首交响乐的感受,这让我对那场音乐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含宫咀征,音符如梦, 旋律深处,心灵相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静坐听琴的画面,背景是古朴的书房和飘动的窗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仿佛能听到宫音和征音的交织。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voring the music”或“delving into the poet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艺术深度欣赏的意思。
含宫咀征这个成语不仅是对音乐和诗歌欣赏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对艺术深度体验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更加细致和深入地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3. 【咀】 “嘴”俗作咀。
4.
【徵】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引证】
《正字通》-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
【组词】
徵羽